在一个巨头密布的战场,他活下来了
而这其中对生产商最具诱惑力的,是涂鸦称可以帮企业打通欧洲、北美主要国家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这是我们无法被复制的壁垒。”陈燎罕表示,他认为单靠稳定可靠的云服务和解决方案就可以打开市场的阶段已经过去,眼下的竞争更多来自于整个生态。 作为生态一部分,涂鸦也成立了智商学院和智商投资联盟,为厂商和IoT行业培养人才,对接投资方。 不过这也让外界感到担心。一个常见的担忧是,涂鸦在国内如何面对百度、阿里巴巴、小米、京东、华为等行业巨头的竞争?他们在建立IoT生态上同样野心勃勃。 王学集认为巨头与涂鸦之间是不同的玩法。也曾有文章分析各大互联网巨头IoT的战略,在作者看来,在百度、阿里、腾讯及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巨头的布局中,各家并不提供硬件解决方案,更多是与自身的云服务相结合。 杨懿分析,百度、阿里们可能更关注智能语音等生态入口,IoT是在“语音维度上的一个垂直服务领域”。因此这类巨头也更欢迎各类产品的接入,服务越多也就意味着自己的音箱等入口拥有更大的吸引力。 小米却是另外不同的逻辑,一段时间内其IoT入口只与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产品进行对接,形成了一套封闭式的系统。小米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小米已经投资或孵化了超过220家生态链公司,其中100家专注于发展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费品,小米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已连接超过1.15亿台IoT智能设备。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11月底时雷军宣布小米IoT平台全面开放,帮助第三方品牌与小米IoT融合与联动控制,开放模块和硬件的准入、米家APP接入、新零售渠道准入、智能设备互联互通控制和AI云开放共享。这意味着,开放的小米正在与涂鸦的领地产生交叉。 蒋健不认为巨头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对IoT的重视程度、投入资源的力度或许不比一个创业公司更强,而且to B的生意本来就要一个个客户去谈,“在to B这件事情上,BAT有自己的优势,但并不是那么可怕。” 创业后不久,就曾有巨头向涂鸦抛来橄榄枝,团队并没有接受,他们更想让涂鸦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存在,不自造硬件,而是为客户的产品实现智能化升级,并且帮助其对接进入巨头的生态。独立并与各大巨头保持好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涂鸦的优势之一。 或许因此王学集并不愿过多谈及与巨头的竞争,但这家公司宣称的目标也不无锋芒。“我们要做的,是人工智能物联网时代的操作系统。”王学集说。
(编辑:衢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