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江湖的摆渡人:算不上体面,但足够真实
由于人流量过大,先烈东路的路面交通必须要靠交警来指挥才能通行。而在主路两侧的人行道路上,由于人群密度过大,着急采货的和匆忙运货的容易产生些磕磕碰碰。在这不到1公里的路上,几乎每隔3分钟就会出现一次争吵。 “这里除了法定节假日市场必须关闭外,其他时间都是这么吵。”在先烈东路干了5年拉货生意的老王说,先烈东路让很多网档老板发了财,也让他们这些农民寻得了一份生计。 周青就是老王口中“发了财的”网档老板。周青之前是做传统的服装批发生意的,几年前周青的大女儿发现了网络电商的机会,就带着周青一同来到先烈东路,做起网档生意。 周青所在的服装批发城叫作“大西豪”,毗邻女人街。因为入场早,那时的同行竞争远不如现在这般激烈,周青和女儿很快在先烈东路上摸索出了门路,并挣得了第一桶金,还在广东佛山买了房和车。女儿出嫁后,周青就让还在上大学的儿子辍学经商,接下了姐姐的活儿。周青不懂互联网,她将大半辈子打拼下来的所有积蓄都交给了23岁的儿子明坤。 “现在做生意跟我们那时候不一样了,做电商得懂玩电脑,这是属于年轻人的时代了。”周青说,现在她只能帮儿子打打下手,“高科技”的玩意儿她做不来。不过,由于明坤刚刚开始做,不太会看版,周青也会时常在一旁唠叨,催促明坤多去看看别人家“卖爆”的款都是什么样式,从哪里买来的。“现在做的人越来越多,爆款也越难越找了”。 在先烈东路上,像周青这样的网档老板还有很多,且大多都是个体户,他们和拼多多商家一同属于先烈东路生态中阶层较高的一个群体,是老王这样的搬运工最重要甚至唯一的收入来源。 先烈东路上的搬运工 通过帮订单量大的买家将一个个装满了服装,重达五、六十斤的包裹从人山人海的服装城搬出来,运到周边的货物发散点或是公交站,老王可以获得20块钱的收入。“如果生意好,每天的收入可以达到200-300块钱。” “先烈东路拉货的全是我们河南人。河南人干不了复杂的网档生意,但我们这些人可以卖力气,女的比男的还能干。先烈东路这块有3000多河南人,每年带回老家的收入估计得有3个亿。”说到这儿,老王显得很骄傲。在先烈东路拉货的5年,虽然让老王的小腿上满是淤青,那是日复一日与手推车碰撞留下的,但老王用淤青换来了3个孩子上学的费用。 老王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先烈东路的拉货人就全变成了河南人,别的省份想进都进不来。但就跟吵闹异常的先烈东路一样,这里没有规则似乎就是最好的规则。伴随着争吵、手推车彼此的碰撞、刷单人的叫卖以及满街飘荡的尼古丁味道,先烈东路日复一日地展现出愈发强大的生命力。 华子扛着包裹,几乎是被人流推着进了女人街服装批发城。 (编辑:衢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