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衢州站长网 (https://www.0570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正文

对话红杉中国沈南鹏:最成功的CEO就是最好的CEO

发布时间:2019-03-22 17:31:56 所属栏目:业界 来源:财经杂志(北京)
导读:副标题#e# (原标题:对话沈南鹏:价值观的胜利) 文|《财经》杂志 宋玮 风投在中国20年,红杉中国成立至今也14年,大众对VC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从完全不知道变成了知道、羡慕但并不理解。 最大的误解莫过于人们把成功的VC视为幸运的“赌徒”,或是行业

沈南鹏:2008年。我们在北京开被投企业CEO峰会,不少CEO对行业前景悲观。2010年也很难,我们在北京开LP大会,当时第一个和第二个基金的成绩都没有出来,而我们已经开始做阶段和产业扩张了。LP会上我们遇到了很多的质疑,后来是红杉的品牌和投资人的信任帮助了我们。记忆中那年冬天特别冷。

《财经》:GGV的符绩勋说,他在2010年做了一个大的改革,把原来的四个组都砍了,只留下TMT组,缩减基金规模,15个合伙人砍成了五个,GGV和红杉走了相反的路。

沈南鹏: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财经》:基金的品类扩张,从早期往晚期走,和从晚期往早期走,哪种路径更有优势?

沈南鹏:我们没有尝试过从晚期向早期走,所以无法评价。两种投资策略、方法论、团队设置差别巨大,能同时做好确实不易。但最重要的是对行业的研究认知,还有大家往往忽略的投后服务能力。

比较大的挑战是团队必然在两类投资上有一定的分工,但互相又需要有交流,“吸收”对方不同的观点和视野。

《财经》:在投资业里能做出创新的人是非常少的,孙正义是一个,Yuri Milner和Paul Graham也算。你认为自己是一名game changer还只是game winner?

沈南鹏:产业扩张、阶段扩张和区域扩张,至少前两件事情即便在硅谷发生得也非常少。从VC到PE,大部分基金都没能跨过来。而我们作为一个global organization,这点我认为没人可以比,因为我们面临的管理复杂度是急剧增加的。

《财经》:如何看1000亿美金规模的Vision Fund,他们计划用1000亿覆盖性地去投一个领域,你认为这种打法是疯狂的吗?

沈南鹏:用一定规模去投资头部公司这个策略是对的。如果你有一个观点——即未来全世界会有100到200家新经济公司市值超过500亿甚至1000亿美元,那这个听起来也合理,但关键在于执行。

《财经》:有人说Vision Fund这种超级大基金的出现把投资变成了一个比拼AUM的游戏。在Vision Fund之后,很多全球一线基金都大大增加了募资金额。

沈南鹏:如果投资行业仅仅把AUM看作成功的标志,而不是回报,那是行业的糟糕现象。大部分GP并不这么认同。红杉募集大额全球基金,并不是因为别人做了什么,而是我们自己看到了投资机会。

《财经》:在全球范围内,软银和Vision Fund是你的对标对象吗?

沈南鹏:我会关注而非对标它。因为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不同,红杉是Work for创业者,而不是control。

基金之间的竞争远不像运营企业那么直接和残酷,Vision Fund出来后,它其实变成了很多基金对有些项目的一个退出通道,我看到的更多是竞合关系。

《财经》:你认为国内外基金和红杉的差距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

沈南鹏:在我脑海里始终有两条曲线——一条是行业竞争,一条是团队能力,后者比前者重要。如果我们还是14年前的红杉,遇上今天激烈的竞争环境恐怕我们很难维持,好在后面那条曲线赶上来了。

《财经》:我们今天看到的红杉,取决于十年前你做的布局。今天你又做了什么会决定红杉的未来十年?

(编辑:衢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