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衢州站长网 (https://www.0570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移动 > 正文

AI人才成军备竞赛,加注AI创意赛的AI巨头谁能拿到赛点?

发布时间:2018-09-05 07:07:37 所属栏目:移动 来源:杨苏颖
导读:副标题#e# 9月15日技术沙龙 | 如何将智能化和运维工作相结合,实现智能运维! 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开始逐渐进入量产模式。 今年 6 月,百度和浙江大学联合承办了首届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创意赛,旨在挖掘有潜力的人工智能人才。而阿里和腾讯方面也一直积极触电高

所以,对于现在 AI 巨头而言,他们需要建立自己的 AI 人才培养体系。例如百度,其作为一个技术公司,有着极强的人才品牌效应,被外界许多公司公认为技术工程师成长的摇篮。今年举办首届人工智能高校创意赛的动作也从侧面反映出百度在人才培养方面所下的心血。同时,百度内部的人才留存数据也表明,往往能和公司长期走下去的都是公司内部培养出来的人才而非外部空降的人。

2、不能只谈 AI 人才,多元化人才搭配才能更好地 TO B

现阶段,B2C 的商业模式在人工智能领域火候不够,其所带来的红利难以支持人工智能企业渡过目前的生存阶段。这主要在于 To C 类产品面临的“金发女郎效应”,即人工智能产品如果太过创新,太过超前,那么消费者则会感到陌生,从而不能理解,不能相信。但如果毫无创新,消费者又会觉得纯属抄袭,无聊乏味,没有购买使用的必要。所以如何找到这之间刚刚好的状态是接下来 To C类产品要解决好的问题。

总体而言,鉴于百度等 AI 巨头的平台和数据优势,B2B 是目前比较合适 AI 发展的商业模式。但是做好 To B 业务所需要的不仅是懂 AI 的人才,而是既懂技术,又懂商业,又能销售的复合型人才。另外,从公司的维度来说,健康的人才结构应该体现多元化的人才搭配。

所以,未来 AI 巨头的人才培养计划需要同时抓住软实力和硬实力两个方面进行深度推进。

3、AI 创意大赛做人才平台,加速 AI 的应用之路

《2018 年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显示,2017 年中国 AI 创业公司获得的累计融资超过 500 亿元,但 2017 年中国 AI 商业落地 100 强创业公司累计产生的收入却不足 100 亿元,90% 以上的 AI 企业亏损。在商业落地的过程当中,AI 公司普遍痛感强烈。就连 IBM,最近都有内部消息人士透漏,Watson 健康部门要解雇大约 50% 至 70% 的员工。

缺乏有效的产品评估标准、商业模式不清晰、缺乏有效的行业算法模型,显现出人工智能的落地之路痛点诸多。如何才能在泡沫当中寻找明晰的发展路径是目前行业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媒体哄抬人工智能的高度和能力与个别人工智能的表现不佳形成鲜明对比,易使人工智能行业整体陷入信任危机,甚至成为就业人才眼中的高风险行业,不利于吸引人才踏入行业。

如果说第三方的论证总是显得论据不足,那么自我实践无疑是最好的检验办法。因此,如何纠正大众对人工智能的偏见,提高人才对行业的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 AI 巨头提供一个人工智能创意大赛的平台,在开放的技术框架当中,给予人才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说服的机会。例如,在此次国内首届高校人工智能大赛当中,百度作为主办方,为竞赛提供了 PaddlePaddle 深度学习开源框架,方便参赛选手进行人工智能的多功能应用探索,其中包括搜索、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理解、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用户画像等常见 AI 业务。由此也可见百度方面一直十分关注 AI 落地进程,并尝试利用 AI 创意大赛打造人才平台,让 AI 应用逐渐走上快车道。

AI 大赛成赛点,但赛后人才生态的建立才是更高的堡垒 

AI 大赛打响了 AI 巨头之间的人才争夺赛,但是赛事过后,谁能真正把赛事的价值挖掘到位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重点。

1、大赛后的产业鞥能否继续扶持

大浪淘沙,AI 大赛洗出了真正的人才。但是最终能否让人才反哺产业,其关键在于比赛结束之后有无专门的项目扶持来激活产业的创造力。AI 创意大赛是优质项目的聚宝盆,因此大赛的落幕不应该成为赛事的终点。反之,应成为扶持优秀技术人才的开始。如若比赛结束后大家就如鸟兽散,那么规格再高的比赛也只是吸引镁光灯的花架子,无法产生有价值的实际效用。 

百度作为首届高校人工智能创意赛的发起者,在未来或能通过担任比赛优质项目的投资人发挥更大的行业影响力。而这也会成为百度进一步增加自身魅力,吸引人才的法门之一。

2、大赛生态和平台生态能否实现发生化学反应

(编辑:衢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