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p 是怎么成为上帝的编程语言的
Lisp 诞生二十年后,它成了著名的《黑客词典》(Hacker’s Dictionary)中所说的,人工智能研究的“母语”。Lisp 在此之前传播迅速,多半是托了语法规律的福 —— 不管在怎么样的电脑上,实现 Lisp 都是一件相对简单直白的事。而学者们之后坚持使用它乃是因为 Lisp 在处理符号表达式这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在那个时代,人工智能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符号,于是这一点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许多重要的人工智能项目中都能见到 Lisp 的身影。这些项目包括了 SHRDLU 自然语言程序、Macsyma 代数系统和 ACL2 逻辑系统。 然而,在 1970 年代中期,人工智能研究者们的电脑算力开始不够用了。PDP-10 就是一个典型。这个型号在人工智能学界曾经极受欢迎;但面对这些用 Lisp 写的 AI 程序,它的 18 位地址空间一天比一天显得吃紧。许多的 AI 程序在设计上可以与人互动。要让这些既极度要求硬件性能、又有互动功能的程序在分时系统上优秀发挥,是很有挑战性的。麻省理工的彼得·杜奇(Peter Deutsch)给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针对 Lisp 程序来特别设计电脑。就像是我那关于 Chaosnet 的上一篇文章所说的那样,这些 Lisp 计算机(Lisp machines)会给每个用户都专门分配一个为 Lisp 特别优化的处理器。到后来,考虑到硬核 Lisp 程序员的需求,这些计算机甚至还配备上了完全由 Lisp 编写的开发环境。在当时那样一个小型机时代已至尾声而微型机的繁盛尚未完全到来的尴尬时期,Lisp 计算机就是编程精英们的“高性能个人电脑”。 有那么一会儿,Lisp 计算机被当成是未来趋势。好几家公司雨后春笋般出现,追着赶着要把这项技术商业化。其中最成功的一家叫做 Symbolics,由麻省理工 AI 实验室的前成员创立。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家公司生产了所谓的 3600 系列计算机,它们当时在 AI 领域和需要高性能计算的产业中应用极广。3600 系列配备了大屏幕、位图显示、鼠标接口,以及强大的图形与动画软件。它们都是惊人的机器,能让惊人的程序运行起来。例如,之前在推特上跟我聊过的机器人研究者 Bob Culley,就能用一台 1985 年生产的 Symbolics 3650 写出带有图形演示的寻路算法。他向我解释说,在 1980 年代,位图显示和面向对象编程(能够通过 Flavors 扩展在 Lisp 计算机上使用)都刚刚出现。Symbolics 站在时代的最前沿。 Bob Culley 的寻路程序 (编辑:衢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