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否成为谷歌的转型抓手?
谷歌在AI战略上选择了大而全的模式,市面上主流的AI产品,谷歌都会研发一个类似的产品,比如谷歌研发了类似苹果Siri的谷歌语音助手、类似亚马逊Echo的智能音箱Google Assistant、类似于百度信息流的Feeds,还有Pixel手机等一大堆常规硬件产品。 曾经那个很酷的谷歌,今天成了一个跟随者。虽然谷歌Home智能音箱依托补贴战略成为全球智能音箱第二,然而距离Echo有差距,而且Echo只是亚马逊独特的Prime会员体系的一部分,谷歌没有这样的体系。 尽管谷歌一直在AI市场跑马圈地,但是不管是在软件还是硬件领域,都没有形成一个类似于安卓这样的大型开放系统,也没有独立成型的AI生态。 3、基础技术很强,商业化很弱谷歌在AI基础技术上继续不遗余力地投入,就AI基础技术能力而言,谷歌依然是全球第一,TensorFlow等平台占据对应AI技术的头把交椅。然而在商业化转化上,谷歌做得不好,他在落地上缺乏云计算的支撑。 从信息流的迟缓上可以看到谷歌在AI商业化上的迟缓。今年9月谷歌宣布了“发现”项目Google Discover,该项目是谷歌信息流的品牌重塑,现在已经登陆部分海外移动端的谷歌搜索页面。9月26日,谷歌表示未来的谷歌搜索,除了搜索框之外,还会加入信息流、短视频和图片等。 理论上来说,谷歌凭借着搜索和Android两大超级平台,以及领先的AI算法完全可以抓住信息流潮流,然而谷歌错过了黄金时间,现在入局能否做成有待观望。 谷歌是AI技术的佼佼者,不过却不是AI业务的领先者。或许谷歌可以更多地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的AI玩家和科技巨头取经,如何将AI技术更好地货币化,而不是成为巨大的成本黑洞。 谷歌开始学会做正确的事顶尖人才不断流失,足以说明谷歌现在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谷歌核心高管离职频繁,主导创建“谷歌大脑”的吴恩达早在2014年就离开谷歌加入百度。今年4月,谷歌的搜索兼AI高级副总裁约翰·詹南德雷被苹果挖去做“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战略”总负责人。 9月,谷歌云AI部门负责人李飞飞宣布即将离职,回到斯坦福大学任教,就在两个月后,有媒体报道Google云AI研发主管李佳已经从谷歌离职,李佳正是李飞飞的得意门生,她们共同创建了Google AI中国中心,这意味着谷歌AI中国中心发展不顺利。 今年11月,谷歌云服务CEO DianeGreene被媒体报道即将辞职,为了顺利过渡交接,她将继续担任CEO到明年1月,她在Alphabet 董事会的职位,将继续保留,其职位将由甲骨文前总裁托马斯·库里安(Thomas Kurian)接任。Diane Greene、李飞飞和李佳曾被称为谷歌云三女侠,至此,“三女侠”已全部出走。 人员流失,表面上看是因为资本对AI青睐撺掇顶尖AI人才创业、巨头之间对顶尖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深层次看正是因为谷歌遇到中年烦恼,大转型之际就会出现剧烈的业务、人事和价值冲突,特别是谷歌曾经被坚持二十年的信条正在改变,导致了昔日因为坚持这一信条来到和留在谷歌的人才有了去意。 2015年,谷歌成立了新公司Alphabet作为自己的母公司,联合创始人Larry Page亲自担任母公司CEO,Sundar Pichai担任谷歌CEO,谷歌价值观开始从“Don’t be evil”调整为“Do the right thing”。 如今谷歌确实不再像当年那样强调“不作恶”,反而是努力去做对公司有利的正确的事情。(编辑:衢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