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技术分享之桌面虚拟化中的3D虚拟化解决方案经验总结
2. 除了GPU,最容易在项目用户忽视的重要资源是CPU,特别是CPU主频。由于虚拟化经验的惯性思维,很多技术人员在配置CPU的时候总是更关注CPU核数。觉得CPU性能不够,分几个vCPU就好了。但事实上,在3D或者一些高应用负载场景中,CPU主频直接决定使用的效果。由于3D场景一般VM密度都不高,这个时候物理CPU核数关注度相对的低。 3. 再接下来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就是存储。主要原因在于图纸方面,由于虚拟桌面场景中一般会用NAS,Windows Server做用户数据盘。而用户的图纸一般都比较大,少者几十MB,大的几个GB的也并不稀奇。这个时候由于CIFS协议的影响,很多用户会觉得这图纸读取、编译效率不如原来PC上,如果再遇到领配件数多的情况,反馈的结果可能就是操作非常卡顿。这个时候合理的规划用户图纸访问模式就变得特别重要。我曾经有客户直接使用VM+HBA卡透传直连企业图库存储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这种方式比较极端,但在实际场景中还是要与用户沟通选择合适的存储方案进行支撑。 4. 网络在3D项目中也是一个要考虑的重点。相比普通桌面,3D虚拟化桌面、应用对于网络带宽压力要大的多。如果是局域网内要保证最优的质量,优质的100M网到终端,汇聚1000M起始必须保证的。如果网络带宽能整体提升一个档次当然就更好。如果是互联网场景,网络时延、丢包以及合理带宽动态调整就非常重要。Citrix通过新的Framehawk协议+策略,来帮助用户得到很好的体验。 5. 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优化。这点在很多时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其实现有的所有操作系统、3D类应用程序都并不是原生为虚拟化而设计,那么操作系统不做优化,本身就会导致在虚拟化环境中效能不高。而应用程序特定的优化则有可能提升明显的使用体验。例如,Catia V5软件,如果你不增加一个特定的系统参数,再好的配置都会跑着很卡。 6. 外设,在很多时候仅仅交付桌面、应用可能还是不够的,因为和普通虚拟桌面场景一样,3D虚拟化场景中,也是一样,只是外设类型可能有所不同。比如:3D鼠标,绘图板这些高精度的设备,以及双屏、四屏的多显示器需求,则是用户需要的。而Citrix HDX协议对于这些功能的都有很好的支持,保证在用户最终使用时尽可能的保持与本地工作站的使用一致性。 7. 合理的终端选型。一般来说,如果用户使用PC/MAC类的设备作为终端,效果都会理想,很多时候MAC设备由于其架构特殊性,效果会极为惊艳。但是不是每个用户都能接受使用MAC设备来作为终端,而很多时候会使用瘦客户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有个经验是,即使老旧的PC也会比大部分的瘦客户机的显示效果好。所以在选择瘦客户机的时候,一要注意CPU主频,二要确保自带GPU解码芯片。因为随着Citrix Receiver支持终端GPU解码,这样会对显示的效果带来不小的提升。 ![]() 那么使用vGPU就一定是使用vGPU+Win7这种模式吗? 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 其实Citrix这么多年来,在虚拟化场景一直有一个宗旨就是:应用为王。很多时候用户其实只是希望使用一个个的设计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是否要先获取一个桌面则不一定。所以在很多场景中,我们会通过vGPU+GPU-App(XenApp)共享的方式来交付各种应用。这种方式有几种好处: 1. 按需交付应用。不再需要把所有应用都整理到一个模板或者按部门整理几个应用为一个模板,完全按照需要需求申请应用。 (编辑:衢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