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新风向 | “达芬奇”创年收 31 亿美元神话,背后的医疗机器人是一门好生意吗?
事实上,Puma560并不是医用的机器人,它其实是一台关节式的臂式工业机器人。这是工业机器人的一次“跨界”。后来,Puma560的公司为了安全考虑,有段时间曾禁止使用该机器人做手术。但是手术医生对机器人的强烈需求,从中可见一斑。 这个时间点,正是第一代工业机器人出现20余年、技术逐渐成熟的时期,也是第二代工业机器人(自适应机器人)技术出现的时间点。正是因为机器人在工业界进入了爆发期,因此被引入了医疗行业。 1997年,一种可由手术医师声控的“扶镜”机械手AESOP在美国被研发出来,成为第一个被FDA批准的清创手术机器人;1999年,美国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研制出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开启了“达芬奇”在外科手术机器人市场中的“称霸”之路。 我们把眼光放到国内,2006年“达芬奇”第一次进入中国后,长期高价垄断着中国的手术机器人市场。直到近几年,国内的技术也开始快速发展,国内创业者的探索才取得突破性进展,多个国产机器人从研发到试验,再获得CFDA认证,譬如华志微创、柏惠维康Remebot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