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帅之后,IBM能否再度起舞?
微软投资了包括Azure、Office 365、Dynamics 365在内的“商业云”业务,带来了超过230亿美元的新收入。而IBM在2018年以前,营收连续22个季度下降,损失超280亿美元。2017年底,IBM营收791.4亿美元,是自1997年(785.1亿美元)以来最差的数字。 2018年初,IBM连续三个季度营收增长,得益于新的Z型大型机系列产品,治标不能治本。IBM面临的危机甚于上次,任何一家企业脱离“成长性”,意味着垂垂老矣。 身在美国的创新黑马基金合伙人周卫天告诉中国软件网,IBM与后起之秀相比,自己的核心产品能力,尤其是软件产品能力不够强。 第一,从微软、亚马逊、谷歌等公司招聘人员来看,以产品经理居多,IBM很多时候招聘的是项目经理。比如,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最初担任谷歌的产品主管。 第二,IBM从硬件到软件的转型过程中,没有太大改变的是流程、项目资讯、营销、新概念提炼等方面业务,而IBM核心的软件创新能力与其他巨头不公司不在一个象限之内。 IBM老矣,尚能饭否?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相比传统的IT硬件,云计算具备弹性扩容、按需使用、按量付费等明显优势。尽管,企业仍有大量资金花在服务器、基础设施和网络设备等IT硬件上,但所有这些支出最终都会转移到云上。 云计算已经成为增长最快的科技领域,整体增长速度为25%,而整体IT市场的增长率仅为1.1%,向云端迁移已经成为IT支出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企业不只是迁移上云,“全站云化”已经非常普遍。 面对实力悬殊的对手,愈来愈深的云变革,“蓝色巨人”需要脱胎换骨,在云时代下存活下来,IBM不得不再次进行“豪赌”。自己没有,那就通过“买”来补救,进行自我换血。 借鉴2018年6月,微软全力拥抱开源,以75亿美元收购GitHub。更久以前,谷歌以5000万美元收购Android,以及甲骨文以74亿美元收购开发Java技术的Sun Microsystems公司。巨头通过收购摆脱业务瓶颈是可行的,且前景诱人。 作为最经典的并购操作案例之一,谷歌收购Android后,极大程度地改变了谷歌了业务结构,成为营收先锋。那么,对于IBM而言,进入公有云领域已经失败,只能另辟蹊径,从混合云切入云市场。这背后的逻辑,即云计算代表未来,而混合云又是云计算领域中的下一个浪潮。 据Gartner披露,“到2020年,将有75%的组织已经部署多云或混合云模型。” 而IDC于2018年5月的一项研究中透露,超过一半的公共云IaaS用户拥有多个IaaS提供商。 众所周知,开源是云计算领域创新的支柱,从Linux、MySQL、Kubernetes、Spark、Presto到MongoDB,无一不是如此。混合云是多种公有云和私有云的集合体,异构技术难以兼容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优势,开源是不同系统可移植的关键所在,为充分利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优势提供可能。 Red Hat作为全球最大的开源企业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基于Linux的业务依然在持续增长,从内部部署演变至公共云平台订阅式服务,支持AI与分析等多种功能。 (编辑:衢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